2013年9月24日晚,“社会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研讨会在黄淮学院微建筑会议室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天中实验小学董事长陈茂盛、校长李怀峰发起,驻马店市建筑勘察设计院院长谷奎山,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薛凡,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陈秀云,及部分专家、教授参与,黄淮学院微建筑近三十名学生也参加了此次活动。研讨会由黄淮学院微建筑赵辉老师主持。 与会专家、教授们就“如何发现人才,如何发现堪为人师的人才”、“如何聘用人才”及“实习基地的建设,如何做到实处”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对我国的教育资源现状及高校的管理制度和资源利用进行了分析。对于人才的标准,董事长陈茂盛表示,能力和品德是判断人才的关键。当今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将中国和日本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做了比较,针对如何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提出新的见解。他指出,做好这个转化的关键就是教师,教师是社会的脊梁人才,也是发现人才的伯乐。从发现人才到人尽其才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学校要持久、稳定的发展,打造一流的教师团队是刻不容缓的一项任务。他还提出“交往、互动、整合”的理念,并表示人才只有流动起来才具有价值。对于人才的聘用,专家、教授们一致认同应建立合理化的制度,聘用的方式不能过于老套死板。人才的聘用,应该遵循“英雄不问出处”的理念,给予人才一定的尊重,同时要“借力”、“借脑”,学会利用周边的教育资源,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短板。黄淮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陈秀云结合德国高校发展的“双元模式”,赞扬了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校企合作的先进性,并对校企合作相互依存的重要性作了强调。在实习基地方面,专家、教授们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他们表示,实习基地做到实处是关键,学校要从学生的基础抓起,结合学生的职业规划,激发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积极的态度支持并保证实习的质量。同时学校和实习基地也应该把服务的理念贯穿始终,达到真诚合作,互为补充。最后,陈茂盛站在学生的角度,告诫学生要“广结善缘”、充分利用自身的价值,并用成功人士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开阔的心胸和广阔的视野以及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这次研讨会不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学生都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使学校更好地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也让学生认清社会现状,对自身的价值有一个全新的定位。